首页 > 普通话

了解普通话的级别划分体系

普通话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级别,每个级别又分为甲等和乙等。一级甲等的分数需要达到97分以上,而一级乙等的分数在92到96分之间。二级甲等的分数范围是87到91分,而…

普通话考试成绩分为三个级别,每个级别又分为甲等和乙等。一级甲等的分数需要达到97分以上,而一级乙等的分数在92到96分之间。二级甲等的分数范围是87到91分,而二级乙等的分数在80到86分之间。三级甲等的分数需要达到70到79分,而三级乙等的分数在60到69分之间。普通话考试成绩达到60分以上的考生都可以获得《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》。普通话二乙、三甲和三乙都是有证书的。

2普通话最后一题能停顿吗

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最后一题是命题说话,考察考生在语音标准、词汇语法规范和自然流畅度方面的表达能力。但是有一个问题困扰着很多考生,那就是在命题说话时,是否可以停顿。

根据评分标准,命题说话部分共有40分,其中语音标准程度占25分。评分标准将语音标准程度分为六档,从语音标准到语音错误多、方音重的程度不同,扣分也不同。在这个过程中,是否可以停顿并没有明确的规定。

停顿在日常口语交流中是很正常的现象,人们在说话时往往会因为思考、整理思路或者强调某个重点而停顿。但是在普通话考试中,是否可以停顿就成了一个争议的问题。

有些人认为,在命题说话时可以适当停顿,因为停顿可以帮助考生思考和整理语言表达。而另一些人则认为,在考试中停顿会被视为朗读不流畅的表现,导致扣分。

实际上,是否可以停顿取决于考生的具体情况和命题要求。如果在命题中明确要求连续说话或者规定了说话的时间限制,那么停顿可能会被认为是超时或者朗读不流畅的表现,导致扣分。但如果命题没有明确规定连续说话或时间限制,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停顿,以帮助思考和整理语言。

总之,在普通话考试中,是否可以停顿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熟悉评分标准,了解命题要求,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。无论是否停顿,都要保持语音标准、词汇语法规范和自然流畅度,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。

相关推荐